天の原 ふりさけ見れば 春日なる
三笠の山に 出でし月かも
长空极目处,万里一婵娟。
故国春日野,月初三笠山。
作者
阿倍仲麻吕(698?- 770):奈良时代的学者,灵龟2年(716年),他18岁时作为第8次遣唐使中的遣唐留学生来到中国,中文名字为晁横。他曾在唐玄宗时代担任官职,实际上成了中日两国交流的常驻使节。他与李白(701 - 762)、王维(701 - 761)等中国诗人年龄相近,有亲密的交往。公元753年,他曾乘船回国,结果遇风暴,漂流至越南。他只好又回到长安,后来客死唐土。
鉴赏
这首和歌是他于天平胜宝5年(753年),打算随第10次遣唐使藤原清河回国时,出发前在明州(宁波)的送别宴会上见月有感而作的。遥望长空,月明在天,那是昔日从奈良春日野的三笠山头升起的明月啊。他仿佛觉得,少年时代见过的三笠山上冉冉升起的皓月,已经飞过茫茫东海,前来迎接他这位日夜思归的游子了。王维、包佶等中国诗人也出席了这次宴会。日本是仲麻吕只生活过18年的故乡,却常令他梦绕魂牵。辽阔的东海之上,弥漫着月光一样的无边无际的乡愁。这首诗景观宏大,感情深沉。千百年来,人们争相传诵。后人认为,仲麻吕的望乡之歌是一首与日月争辉的伟大作品,它表达了失去归国机会的留学生的深厚的故国之思,后来被收入『古今和歌集』的「羁旅歌」之中。
当李白听到他归国途中遇难的消息时,十分悲痛,写下了《哭晁卿衡》:
日本晁卿辞帝都,征帆一片回蓬壶。
明月不归沉碧海,白云愁色满苍梧。
李白将他比喻成死于湖南苍梧山麓的太古圣君舜。从李白诗中的“明月不归”一句可以推测仲麻吕的望乡之歌在李白等中国诗人中已经广为流传。另外,遣唐使们出发之前都要到三笠山麓举行祭祀仪式,三笠山变成了遣唐使和留学生们心目中的神圣的故国的象征。
顺便提一下,就在这一次遣唐使归国时,鉴真和尚乘坐的另一条船历尽艰难,终于到达了日本。他在日本普及佛教,为圣武天皇(しょうむてんのう)及皇后、皇太子等400余人受了戒,在奈良建起了「堂招提寺」。大殿屋顶上的一个建筑装饰物「鴟尾」,相传是鉴真和尚特意从中国带去的。
仰望夜空茫茫,
这皎洁的明月啊,
你来自故乡,
那日思夜想的春日野,
那日思夜想的三笠山上。